李拥军表示,我国是草原大国,草种质资源非常丰富,牧草种类繁多,其中具有饲用价值的牧草就有6700多种。国家林草局高度重视草种业发展,从草种质资源保存利用,优良品种选育培育,草种扩繁生产等多个环节全面发力,扎实推进草种业高质量发展,优良草品种选育和草种生产能力稳步提升,草种自给率逐步提高。
一是完善草种业发展顶层设计。2018年机构改革后,国家林草局相继编制了《林草种苗“十四五”发展规划》《林草种苗振兴三年行动方案(2023-2025年)》,印发《关于推进种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,制定《关于加快推进草种业发展的工作方案》。公布了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草种目录(2021年)》《草原生态修复主要草种推荐名单(2022年)》《“三北”工程造林种草林草良种推荐目录》。近期,我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农业农村部印发《关于推动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,对提升饲草种业水平提出明确要求,力争到2030年饲草种子自给率达到75%。
二是加强草种繁育基地建设。在中央资金支持和带动下,各地林草部门积极推进草种繁育基地建设。截至目前,各地已建成并达产的生态修复用草种繁育基地面积近60万亩,年产草种近2万吨。已形成青海20万亩披碱草种子、内蒙古10万亩羊草种子等大规模优良乡土草种扩繁基地。涌现了蒙草集团、三江集团等龙头企业,以及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羊草小镇等亮点项目。近期,